2)二五三、楚虽有材晋用之_大宋金手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他只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少一些盲目性和凶残,至少这种盲目与凶残不要用在华夏国民身上,减少大宋百姓因为剧烈的社会变革而导致的痛苦。

  至少到目前为止,他做得还不错。

  透过马车穿帘,赵与莒看着外边的街道,心中暗暗想。

  他此行算是所谓的微服私访,即使如此,身边明的暗的加起来,也有数十名侍卫。他刚刚从武林坊转了一圈,现在准备回宫,原先是官窑作坊集中地的武林坊,如今已经成了大宋有名的商品集散之地了。

  “耶律卿,觉得如何?”

  与他同车的是耶律楚材,虽然在流求呆了十年,自赵与莒亲政以来,耶律楚材又以天子近臣的身份陪了他三年,相互间早就熟悉,但与天子同车,还是让耶律楚材觉得有几分拘束。他已是不惑之年,那蓬美须更是使他仪表不凡,听得赵与莒相问,他不自觉地便捋须道:“陛下所担忧之事,臣已经尽知矣。”

  此次武林坊之行,原本是针对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,比如由于工人素质较低,工伤事故不断,再比如皇族中的不肖之徒对工厂的利润感兴趣,想方设法巧取豪夺,而赵与莒还面临一个问题,就是那些暗中属于他的工厂主管、主事们对于自己目前的待遇渐渐有些不满,希望能获取更多的利益。这也是人之常情,比起那些皇族对于工厂的垂涎,这一事倒不让赵与莒愤怒。

  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,赵与莒得到相关报告,这才亲自来查问,回去之后再思考对策。

  但叫耶律楚材来,他不仅仅是为此。临安武林坊的工业发展,名义上是临安知府余天锡主事,实际上背后就连一座工厂的建立、一条街道的开通,都是他这个大宋天子亲自过问的。与只靠他遥控指挥建起的淡水、基隆不同,无论是建筑布局还是上下游工厂之间的位置,赵与莒都尽可能安排得科学合理,深得统筹学之妙。这在大宋倒不是什么新鲜事情,曾有奸相之称的丁谓当初皇宫火灾后主持重建,便充分利用了统筹学的技巧。

  赵与莒让耶律楚材来,亲自为他一一讲解布局安排,是因为他准备将耶律楚材外放了。

  原本在赵与莒的计划中,崔与之等人老去致仕之后,郑清之、魏了翁、真德秀、余天锡等人可以为宰辅,他对郑清之本来寄予厚望,所以即使出现了史嵩之之事,郑清之也没有因之被罢免,只是从工部换到礼部,而且没多久便被授予了礼部尚书之职。可是在推崔与之为左相之事上,赵与莒意识到,郑清之骨子里还是旧的士大夫,而且远不及崔与之开明,若是以他为首相,即使没有乔行简在底下耍小花样,他也无法镇住群臣,在群臣与他之间起个很好的沟通作用。

  郑清之如此,余天锡比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