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二五三、楚虽有材晋用之_大宋金手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他只怕好不到哪儿去,那么可用之人就只有魏了翁与真德秀这两位理学大家,而赵与莒又不愿意看到理学一家独大,必须要有学问、声望等诸方面能与二人相抗衡、同时又对自己的革新能积极配合的人来与之平衡。他囊中人物虽多,可能够为大宋士大夫接受的,却只有寥寥数人,而这数人中,倒算耶律楚材最得士林清议好评。

  这数人中,陈昭夏过于激进尖刻,一意主张北伐;萧伯朗已经是工部侍郎,但仍然对造热汽球的兴趣比为官的兴趣更大;陈子诚年轻,还不到三十岁,虽然学识名望都不错,但在十五年之内不大可能成为首相人选。耶律楚材这三年来因为屡屡在《大宋时代周刊》等作品中发表文章,特别是上次《兼并问对》中不但与崔与之相抗衡,而且隐隐显出见识略高一筹,这使得他成了流求“智学”的领军之人,在士大夫中声望很高,隐约可以与真德秀、魏了翁相提并论。但是他现在还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博雅楼学士,与真德秀、魏了翁都身当大任相比,他的从政资历还浅,故此,赵与莒在准备于建康府建大宋第三个工业基地之后,便决定出耶律楚材为建康知府,同时自流求调陈任回临安为博雅楼学士,而流求主政之人则换上孟希声。

  这样既可以让自己身边始终有人可用,也方便孟希声利用流求力量开拓南海,执行赵与莒与他定下的计划。

  以耶律楚材为建康知府,虽然还是会召来反对之声,但赵与莒准备强行推动此事,他深信有这三年积累下来的无形力量,反对之声不会很大。为了进一步削弱这反对之声,赵与莒还准备赐耶律楚材同进士出身,以消除清议对耶律楚材资格的怀疑。

  “若是以卿为知府,卿可愿意?”想到这里,赵与莒笑着问道。

  耶律楚材心中先是一愣,他自负怀华,但在流求却清楚地知道,天子在郁樟山庄中培养出来人少年,大多数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,别人不说,与他交好的陈子诚、陈任、孟希声等诸人,都不是普通人物,至少在学问上可以与他相较短长。而且这些人比他年轻,与天子关系也比他亲近,故此,他还不曾想到,赵与莒会首先重用他。

  再细想起来这几年赵与莒授意他在各报刊上发表的文章,他恍然大悟,明白了赵与莒的安排,心中既是感激又是钦佩:天子思虑之远,布局之深,实是古所未用。

  “陛下是要将臣放在建康知府之职上?”感激钦佩之余,耶律楚材也有几分激动,他虽然接受了流求学术,并且成为这个被士大夫们称为“智学”的学术派别的代表人物,但骨子里,他仍然保留了传统士大夫那种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,总觉得自己既是学了一身本领,就要以之兼济天下。君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