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415章 旱地行舟的后勤奇迹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定是没法用的,但西凉是一马平川的大戈壁,本来就一个方向走几百里不用怎么转向,这个劣势也无所谓。

  关羽缓了一会儿,诚恳的说:“四轮确实省力,不过你还没说为什么要装前厢板妨碍装卸货呢。木板再薄一点,更节约畜力和运能。咱要精益求精,不能比两轮车好两三成就满足了。”

  李素得意一笑,也不解释,先用折扇指挥徐庶:“元直,让士卒们把车推到水池里。”

  李素在临洮城里的这处校场上,还真有一个水池,刚才关羽来的时候路过,看到就觉得微微奇怪,但也没多想,以为李素是蓄水饮马的。

  但此刻,当他看到徐庶直接把车子“哗”地沿着斜坡缓缓推下水,车子上本来是满载试验状态,装了一万多汉斤货呢,入水之后居然晃荡了以下轻松浮住了,满载状态下车厢板侧面还高出水面大半尺呢。

  毫无疑问,李素敢装一万七千汉斤的货,而且全车自重两千多斤,那他肯定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给车子留两万多汉斤的储备浮力。

  车子长六米宽一米三高大约一米,可不得有七到八立方米的理论排水量么,而两万汉斤才五吨,还有两三吨浮力余量呢。

  木板那么厚,除了打仗时遮蔽弩箭,也是怕运货途中过河,底板抗压不够漏水渗水。

  车正前方宁可牺牲装卸货的方便性,也非得挡起来,也是为了围起足够的浮力空间。

  车头车尾的底板要往上翘,也是为了降低水陆两用时排水的阻力。

  事实上,美国西部片里的重型船型大篷车,也是有这个优点的,可以轻易穿过水网。历史上这车在1820年代就很流行了。而美国的修运河狂潮是在1820年代后期,到整个1830年代、1840年代早期发生的,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后,美国才把五大湖区与东海岸十三州彻底用运河网连成一片。

  这种重型防水大篷车,就是在运河网还未修成之前,大展身手,因为它可以水陆两用,可以在两条河之间陆运走一段,从匹茨堡翻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后,从东海岸水网切换到五大湖水网继续前进,还省掉了两次“卸船装车”、“卸车装船”的麻烦,还免得一路上准备两条船、一辆车,三倍的交通工具分段运输,只要一件交通工具就一站式到底了,从纽约到芝加哥不换乘。

  后来运河彻底修好,纽约能直接运河到芝加哥,这种船型大篷车才在中部地区被运河船彻底淘汰,但随即又在西进开发中被牛仔们采用,继续大显身手。本来1840年代末开始,美国人还试图用这招继续开发更西部的土地,但随着铁路技术渐渐成熟,挖运河公司纷纷上岸转型投资修铁路。船型大篷车继续扮演修铁路之前的开拓者角色,一路往西水陆两用,解决了“船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