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十三章 朴实到极点,便是伟大!_国运诗人:我有一诗,诗成镇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啥嘞,这诗不是写的很好吗?”

  “你们以前说的诗歌啊,我们听不懂,这首诗我们就觉得很好。”

  “不但好懂,而且还很好念呢,就跟以前我们唱山歌似的!”

  说着说着,最年长的吴奶奶带头用江南水乡的方言唱了起来。

  说来也怪,这《长恨歌》的韵律抑扬顿挫,在老人家们口中竟然真能唱起来,就跟一首民谣一样!

  歌声在这个村庄的祖宗祠堂之中飘扬。

  无独有偶,在华夏的天南海北,这样的事情都在不断发生。

  华夏是如此的广阔,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都不一样,教育水平也都是参差不齐。

  可不管是多么落后的地方,就连那里的老人家都能听懂《长恨歌》中的意思。

  这词句的朴实可见一斑!

  可就是在做到了如此浅显易懂的情况下,《长恨歌》却还在韵律做到了极度的工整。

  抑扬顿挫、平仄起伏,没有半点的疏漏。

  这就是白居易诗歌与任何人都不同的地方,也是他的诗歌最伟大的地方!

  他不喜欢用诘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典故,不喜欢用生僻的字眼。

  他毕生信奉的创作理念就是,诗歌这种东西就是要朴实,要能够让天南海北的人们传唱。

  诗歌中蕴含的道理不应该晦涩,不应该隐喻。

  要讲,那就讲的明明白白,让老百姓们都能一听就懂!

  可这不代表白居易的诗歌要写起来很容易。

  正相反,要把诗写的高深莫测,那很容易。

  可要写到连老太太都能传唱的地步,那非得是旷世之才再加不懈苦功才可以!

  白居易当年写诗之后,往往都要经历多次的修改。

  他修改的最终标准是什么呢?

  是去市井之中,找那种老头老太太让他们看。

  要是他们都能看得懂,那就是好诗。

  要是他们觉得晦涩难懂,那就继续改!

  所以去看白居易的诗,初看不觉得有很惊艳的地方,似乎不如李白的浪漫恣肆让人心驰神往,不如李贺的绝妙想象让人拍案叫绝,不如杜甫的沉郁顿挫引人悲愤。

  白居易的诗歌,就是平易、通俗罢了。

  可平易、通俗到了顶点,也是不逊色于任何流派的辉煌顶峰!

  天南海北响起《长恨歌》声的景象,也是被迅速反映到了正在直播的央视,落入了专家学者们的耳中。

  当听到老人家们都能听到《长恨歌》,并且用方言都能唱出优美旋律的时候,

  一群专家学者们如梦方醒!

  “啊呀!我懂了,我懂了!”

  “谁说只有华丽辞藻才是诗歌?”

  “平平淡淡中动人,才更显功力!”

  “朴实到了极点,就是伟大!”

 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,充100赠500VIP点券!

  (活动时间:11月11日到11月11日)

  。com首发最新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