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821章 夏言之危_大明嫡长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帝几十年不理政事,国家还在运转。而清朝呢,似乎皇帝稍微不勤政一些,就维持不下去了。

  这也是因为,明朝的公文臣子是可以看的,但清朝没有皇帝的命令,就不可以看。教科书上所说的君主制达到巅峰,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得依赖皇帝一人,他想和臣子们商议就商议,想秘密办了,那就秘密办了。

  实际上来说,朝堂有些事情的确是不能所有人都知道的,朱厚照这二十年来,已经开始逐步使用密折制,而且随着年头越来越长,拥有密折上奏权的大臣越来越多。

  但明朝本身的奏疏呈递体制,仍然没有改掉。

  当然了,总会改掉的。

  只是现在还差一个契机。

  话说回头,夏言必须得和自己的上级禀报,与此同时,所谓的赋予田长的上奏权,就是田长的折子,各级官员都要送到京师,给皇帝看。上奏、上奏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换句话说朱厚照是在微操,在不能越级汇报和保证田长言路畅通之间采取了一个折中办法,就是让省、府一级的官员都可以看到田长的奏疏。

  实际上,这也是大有成效的。

  因为清田令皇帝重视,田长但凡呈报个什么,省、府就会在皇帝批示以前即开始着手解决问题。

  几年下来,已经形成了一种问题到京城,后续巡抚、三司衙门和知府衙门的解决结果随后就到的局面。

  因为他们知道皇上会批示,那还不赶紧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?

  当然了,田长提出的问题要合理,同时,要在大小官员确实没有胆子阻挠奏疏这一理想状态下。否则效果又要打折扣了。

  但截留奏本的事情,历朝历代都有过,规矩是一回事,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
  为什么皇帝会被蒙蔽?就是这种人时而有之。

  韩春薄作为熟悉其中道理的人,马上就问:“这奏本,苗大嘴怎么说?”

  他身后的下属有些支支吾吾。

  “快讲!”

  “是!”此人跪了下来,说道:“苗知府很生气,他说老爷行事不够隐秘,竟叫人察觉出有异。所以他说奏本事小,事情如何泄露才是关键,并觉得此事复杂,还是请老爷亲自走一趟。”

  “这种节骨眼,老爷我去见他做什么?”

  “那奏本的事……”

  “他若是有胆子往上递,老爷我跟他姓苗!”韩春薄到时说得有恃无恐,“不过这夏言确实也麻烦。”

  说着他起身在院落里转悠了两圈,“来双流县以前,老爷我一直以为徐维明和夏言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死对头,没想到忽视了他们二人那俩不成器的儿子。说起来这夏言还真是君子,竟能不计前嫌,做到这等地步。不过,咱们到底是谁截了我们的人,夏言又是怎么知道的?”

  “属下觉得当下要紧的,还是将夏言也一并收拾了。事情已经出了,只能慢慢查。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