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813章 外来户_大明嫡长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天然的就有矛盾。

  对于知县来说,田长报的数据越老实,来年他的税赋压力就越大,毕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税交,就像拆迁,什么时候不得碰个钉子户啊?哪怕他本人不想着贪,但少报点,让咱日子过得轻松点行不行呢?

  但对田长来说,你轻松不轻松关我鸟事,黄册和实际不准,掉的是我的脑袋,你是半点屁事没有。别说你只是个知县,就是上面坐着自己亲爹,那父子俩之间也不能这么互相坑呐。

  夏言见儿子年纪轻轻却能直指要害,心中有一丝宽慰,“你确实天资聪颖,不怪你柳姨平时常常夸你。”

  夏九哥则带着几分谦虚,“哪里是孩儿聪明,不过是日期越发临近,上下谈论之人众多。孩儿也只是拾人牙慧。”

  难得这孩子并不虚浮,还懂得谦虚之道,夏言心中更加宽慰。

  “为父的为人你是知道的,所以不管什么人向你打听任何事,你都只认准一点,是什么样,就什么样,弄虚作假,我夏家人不屑为之!”

  “是!”

  而且现在的官俸,已经足够让夏言有底气说出这句话了。

  从朱元璋时起,明朝官员领的俸禄就是本色,也就是粮米,当然了实际上还有布帛、绢、丝等等这些东西。

  喔,还有宝钞。

  后来呢,也有部分发为折色,但先前大明毕竟缺银,不足以全部发银两。

  这一点在正德朝逐步改了。

  本身海贸就是让经济在快速货币化,而且大明每年从日本运回上千万两白银,又没有那么多的仗打,朝廷是逐步的给官员加俸,而且不再发什么宝钞滥竽充数欺负人了,就是发银子。

  洪武年间,一个七品知县每月是禄米7石,一百多年前7石米大约需要二两银子,当然不同地方肯定是不一样的。

  而现在一个正七品的知县,每月俸银已经涨到8两,可以说是飞速提升。这个数已经是普通的三口之家半年的生活费了。

  所以官俸太低的问题正在被解决,而且解决的力度很大。

  实际上,放到全国来看,也就使得朝廷原来每年四百万石左右的官俸,增长到了一千六百万石,好在明朝岁入已经突破六千万石,所以倒也能承受。

  就算要付出些银子也还是得花这笔钱,官俸太低肯定是有问题的,最大的问题就是逼得官员不得不贪。

  一个坏制度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逼着好人当坏人。

  夏言是八品官,他的月俸是6两银子,对于他这一家生活是完全足够了。

  能养得活家人、没有生活的困顿,夏言便没有任何压力,所以谁都不可能让他违背内心,这是他早就下定的决心。

  甚至他可以把夏九哥,抚养得无忧无虑的。

  到了晚间,夏九哥在陪父亲用晚餐,府里的管家来报,呈递给他一封拜帖。

  夏言本来想收,结果管家直奔自己对面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