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735章 把牧民变农民_大明嫡长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少。安史之乱时,为了支援长安,西州也就是高昌还曾运过大批的军用棉布。”

  周尚文有些好奇,“怎样算军用棉布?”

  朱厚照蹙着眉头,“那个倒还是其次。关键在于西域是不是比中原地区更适合种植棉花?”

  平海伯梅可甲说道:“江南地区种植的棉花也是很好的,而且几乎已经到了十室必有织机的境况。”

  “朕知道江南的棉花种的多,但这其中涉及到边疆安全。一直以来,西北区域都是荒漠戈壁,干旱贫瘠,人烟稀少,植被荒芜。如果是可以种植棉花,那就不一样了。朕可以将新疆作为棉花的种植区域,把江南的纺织技术带过去。

  距离内地遥远,卖不上价格也没关系,一是可以向西卖,二是朝廷可以支持,指定购买新疆出产的棉布。这样一来新疆的重要性便提了上来,它不再是偏远少人之地,朝廷对于新疆的开拓和经营就有了更多的实际支撑,后世儿孙就舍不得这块地方了。”

  三人听到皇帝这样讲,心思便活了,皇帝的考虑是站在更高的层面的。

  实际上,朱厚照确实记得新疆的棉花是更好的,西北区域也是一块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。

  当然有一段时间是不及内地的,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人慢慢动脑筋,自然就发现了有趣的事情——棉花是一种喜光、喜热的作物,不种在新疆种在哪里?

  所以棉花的种植趋势是新疆、甘肃不断上升,内地如山东反而有所下降。

  不仅如此,新疆的棉花往往是高品质的棉花,这是自然禀赋决定的。所以有新闻说外国人不买新疆棉花根本就是笑话,新疆棉花之所以出口正是因为品质高,卖得出价。好东西国内都不够用。

  甚至再往西的乌兹别克斯坦有‘白金之国’的美誉,那个鬼地方是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,但种棉花是一绝,也正是靠着棉花的稳产高产和品质优良赢得了这个称号。

  当然,这对于此刻的朱厚照来说并不重要,棉花好和棉布好这是两个概念,中间还隔着纺织技术呢,而且为了大规模种棉花,你不知道人家在土地平整、水源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下了多少功夫。再有,按照梅可甲说‘十家必有织机’说法,再好也可能卖不出价格,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嘛。

  不过这都可以解决,甚至朱厚照已经直接说出由朝廷指定购买了。

  王琼仔细思量了皇帝的话,也不禁点头,“这么说来,新疆或可成为宝地。”

  朱厚照就是这个意思,“应该是错不了,西域都有棉布,怎么就不能种棉花了?朝廷要推动棉纺织业的兴旺,棉花必不可少。朕这就传旨给杨一清,让他着手办理此事,汉家人,还是喜欢种点什么,这是骨子里的东西,等到形成规模,朕要把牧民都变成农民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