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37章 要仁政?那仁到底!_大明嫡长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明有其他原因。

  你现在你把吃饱饭这个问题抬得高高的,好,没问题。但你不能光拿着这个理由框住我,不让我打仗,而不管其他的问题吧?

  “出师表说,宫中府中俱为一体,李阁老既然劝朕爱惜百姓,稍止战事,那想必其他利于百姓之策,内阁也一定支持朕。”

  否则,你就是故意拿话想圈住我,不是真心的为了老百姓。

  如果是这样,那许多道理我就不和你论了。因为你根本不是在和我讲道理。

  至此,李东阳是明白皇帝的意思了,但是他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这样讲。

  “利民之策,臣等期盼之至,怎会出言反对?臣以为,今年府库有余,应当加快退出河北之地的民牧,顺天巡抚、保定巡抚治下有七十余县,其中仍有大部分尚行民牧。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,有些县退、有些县不退,百姓心生不平,局势一旦激化,则后果不堪设想。且河北之地,紧邻京师,希望陛下早做决断,还民于农!”

  朱厚照说道:“河北之地的百姓生活艰苦,这事儿朕早就知道,若不然也不会下旨要民牧逐次退出。但让朕真的揪心的是,退出民牧的州县,老百姓生活便富足了吗?”

  “朝廷给以廪食,又退出民牧,想必会过得宽裕些。”

  “你去亲眼瞧过吗?”

  这问住了李东阳,他不太敢乱说,皇帝这样问,说不定已经派人去摸过了,他在这里乱讲,不是欺君么?

  朱厚照也不追他过深,“上午争至此处,也差不多了。各位爱卿还是稍作休息,此番大事三言两语本身也难定,午后再说吧。”

  皇帝抛出一个没有解答的问题,却又忽然停下了朝会。

  众臣下去以后,果然开始相聚议论。

  因为内阁和六部都在宫城门口,可以各自回去。即便是地方官员,那也会找个衙门去拜,所以不必担心他们没有去处。

  “……于乔,应宁,你们以为,陛下最后的话,是什么意思?”

  内阁三人,自然回到内阁。

  谢迁也在仔细回忆,“听起来,陛下是要拿旁得事开刀。不过先前一点风声也没有。”

  “应宁觉得呢?”

  杨一清说:“陛下的心意,确实也难猜。但听下来的意思,不论怎样都是利民之策,李阁老、谢阁老,你们何必这般担心?你们是觉得陛下会做害民之事?”

  这话说的不轻不重,但还是有点儿钉子——皇帝要利民,你们搁这儿瞎担心啥。

  谢迁一笑,“应宁说的对,我们倒是着相了。”

  到了后来,宫里传出一道旨意,复套之事,一时难决,还是之后再议。

  王鏊将宫里的意思也给带来的丰熙、王琼和王守仁看,

  “依你们所见,陛下这是什么用意?”

  丰熙原先在侍从室,对于圣意自认有几分信心,“陛下,想必是要内阁做什么……”

  但具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