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319章 剿套 封锁_大明嫡长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一定实力大减,到那个时候,朝廷出击的胜率也是最高的。

  而朱厚照听来听去觉得有几点,确实是他以往也没有想到的,算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。

  宋衡不过四品官,在这个场合那是算不得什么,但大朝会允许大小官员说话,所以他也就讲了,他认为朝廷要逐步收紧和鞑靼的贸易,在大同镇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控向鞑靼人出售盐、铁、布帛等物资。他认为以往军力不强,如此做法,只会让急躁的鞑靼人寇边劫掠。

  所谓京通仓就是建在京师和通州的大粮仓,成化皇帝当年还使用过这些储备粮来平抑物价,成化二十二年时,京通仓有储粮两千万石。

  杨一清也觉得这样稳妥,“微臣以为极好。若是今年封锁,则秋季鞑靼必定全力犯边,徒然冒险,绝非上策。”

  但经济封锁有个缺点,就是鞑靼人可能会真的活不下去,他活不下去怎么办?也只能南下劫掠。

  所以就此,众臣开始开动脑筋。

  另外,大师远征,需要耗费很多粮草,粮草的筹集也需要时间,而冬天是农闲,正好有时间组织民夫运送粮草。

  实际上也不是朝廷不坚决,贸易战是双方都有伤害,因为双方的百姓都有互市的需求。

  而对于中原的农耕民族来说,春天出击最好,一来天气逐渐转热,越打下去天越热,咱不怕。二来春天是牲畜繁殖的季节,为了多养牛羊,游牧民族就会尽量分散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牧育雏。这个时候就是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集结军队,且战争还会影响牲畜繁殖。

  中午用膳,

  这样,明蒙战争可能在今年就会发生。多少会有些措手不及。

  但具体论述怎么收复河套,则是大臣们的事情。

  杨廷和进奏说:“宁夏镇兵弱,需从各卫挑选精壮,整编而成两卫,再给以战马、军资,辅以垦荒、操练。”

  基本上,从现状来说这必定是一次远征,所以与弘治十八年花马池之战完全不同。

  对于杨一清来说,他领这个任务回去,其要求就两个。

  但是随着朝廷各路军马不断北出大漠,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抵御鞑靼的实力。而且不论他们从哪里入关,官军都可作出反应。

  果然,礼部尚书林瀚否定了这个办法,说既然如此,还不如暂时先停止渐次的民牧退出,既然国家有战事,稍微再苦百姓两年,想必百姓也能够理解朝廷。

  朱厚照坐于龙椅之上,听着赵慎这个法子,心里头摇头。靠几个犯人能多要几匹马?

  而话说回来,万一胜了呢?

  这种战争是劣势者的全力一扑,如果他们没成功,基本上那口气就断了大半。

  另外一个建议是少府的一名郎中宋衡所提,他是从经济角度来看待战争。

  到了弘治以后,支出日繁,京通储粮逐渐减少,至今也就是剩下一千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