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312章 开中 简政(二合一 七千字)_大明嫡长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属于朝廷的收入。

  若是收入差不多,其实这样也不是不行,即便没多少增长,但至少甩掉了一大批贪官。盐,这里头的腐败官员实在太多。

  这个时候灶户怎么办?

  为了活下去,就只能偷偷的把自己产出来的盐拿出去卖掉。于是私盐的源头出现了。私盐出现以后,又进一步削弱了官盐对商人的吸引力。

  但相比于巡盐御史、盐运司、盐课提举司等这么多机构、官员,只负责拍卖这一职能所需的官员会大幅减少。

  商人?对,部分盐商通过官商结合获得了利益。

  “如此一来,西北的商屯,也就无法再恢复了。”

  其实咱们祖宗确实聪明,很多制度设计的都很精妙,但毕竟局限于时代,譬如说这个不同的支付方式。

  顾佐退下之后也没闲着,他寻着合适的时机去了李府一趟。

  朱厚照想了想,“确实有这种可能。如此,就要行政干预,罚钱抓人都可为之。”

  支取食盐以后,他们再分销给‘水商’,所谓水商就是沿着水路将食盐销售出去的群体。

  朱厚照摇摇头,“非也。朕不会将盐场免费交给盐商,而只是将经营盐场的权利拍卖给盐商,朝廷固定取得一个收入。剩余的由商人自负盈亏,他们赚多赚少都与朝廷无关。”

  再后来,商人根据自己在开中法中扮演的角色又开始分化为边商、内商和水商。

  这个做法在当时是赚的,因为太祖施行开中法那会儿西北是米贵银贱,所以朝廷征得是米,

  但经过上百年之后,西北粮价很低,属于米贱银贵。有些官员就动心思要改征米为征银。

  也许是被称为统治阶级的一群人。

  一句话,绝不可能。

  朱厚照摇头,“朕不会将所有的盐场拍卖给一家或是几家,必然是多家经营,并且不再有区域限制,若是谁家的盐贵,百姓可以不买。”

  道理很简单,你手里有盐引,侯爷手里也有盐引,你说盐场给谁支盐?

  而对于顾佐来说,他看不到那个问题。

  相反,如果是一套相对复杂的盐政,那么推广下去也必然是困难重重。

  整体上来说,其实是带动了整个国家的粮食生产。

  这一下子就将盐法从官办商运,改为了商办商运。朝廷成了甩手掌柜,除了拿一笔固定的收入,其余的都不再管,最大程度的降低自身的成本。

  这与内地的粮价几乎趋同。

  勋贵、内臣?也对,这些人不断的通过向皇帝奏乞‘盐引’的方式来获利,而且商人中盐有数额限制,即不许过三千引,但是成化皇帝大笔一挥就给了万贵妃的兄弟万通淮盐五千引、赐给皇后母亲段氏两淮官盐两万引。

  因为如果硬要去梳理现如今盐法里的线条,那么不杀个血流成河是做不到的。

  然而另起炉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,不管过去有什么猫腻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