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十一~十六_35_平家物语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间常理。人生性命就象叶尖上的露珠,叶根上的水滴,或迟或早,必将消逝,生离死别,也在所难免。想那唐明皇,于七夕之夜在骊山宫与杨贵妃海誓山盟,到头来不过是摧心裂肝之痛。汉武帝与李夫人在甘泉殿的生前之恩【1】,也终究是镜花水月。赤松子与梅生也难免有终生之恨【2】。即使是等觉、十地那样的菩萨【3】,也必须顺应生死的定数。即使你能享长生之乐,归天最终不可避免;即使你能享百岁高龄,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。称为第六欲天的魔王占欲界六天【4】为已有,对生于欲界的芸芸众生,唯恐其解脱生死之界,乃使之或为人妻,或为人夫,以阻止他们皈依佛法。但三世诸佛,爱护一切众生犹如己子,欲使他们永进极乐净土,乃一再告诫众人,所谓妻子儿女不过是流转于生死永劫的魔障。因此你千万不可柔肠难断,心存动摇。源氏先祖伊豫入道赖义【5】,奉敕诛讨贞任、宗任【6】,十二年来杀人一万六千;山野之兽,江河之鱼,总共丧生者不下几千万。但当其临终徘徊之际,顿起皈依菩萨之念,而终于实现其往生净土的夙愿。须知出家入道乃是极大的功德,生前的罪孽可因此而消除净尽。佛经有云:即或有人兴建七级宝塔,高达三十三天【7】,其所得到的功德,不如出家修行一日;即或有人供养一百罗汉达百年千年,其所得到的功德,不如出家修行一夜。罪孽深重的源赖义,bdo?/bdo因其信心坚定,卒能往生净土,你罪孽不算深重,得进净土是没问题的。这熊野三王乃是阿弥陀如来在本地显迹。从无三恶趣之愿,到得三法忍之愿【8】,四十八愿的每一誓愿,无一不是为了普渡众生。其中第十八愿‘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’,意思是说若能念佛十遍,一定可以往生净土。只要虔诚信仰,这是毫无疑义的。若能一心专诚,念佛一遍也好,十遍也好,弥陀如来定会从多达六十万亿的恒河之沙,缩变其广大无垠的身躯为一丈六尺的佛身,显现到眼前。同时,还有观音、势至两位菩萨以及无数圣徒,化佛菩萨,围绕百重千重,和着鼓乐歌咏,在极乐界的东门前来迎接。即使你葬身于海底,也会飞升到紫云之上,成佛得到解脱,颖悟顿开,再回到红尘之上迎接妻子同归净土。正如佛经所云‘还来秽国度人天’【9】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”泷口入道说罢,便鸣钟念佛。维盛知道此乃大彻大悟的最好时机,便排除俗念,朝西合十,高声念佛百遍,终于与那“南无”之声同沉海底。兵卫入道和石童丸也同样高念佛号相继投海自尽了。

  【1】此处是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