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787章 动员_明末边军一小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数千年阶层不动,可以白婆罗门、白刹帝利姿态临之,不动其高层利益。藩王亦可多流放此地。”

  他细细推敲未来各都护府发展后,人才将变得非常重要与珍贵,就算旧知识分子都将非常抢手。

  他想了想,写道:“可囤积大量犯官与旧文人,介时拍买。起拍价,秀才,五百银圆起。举人,五千银圆起。进士,价格面议。十人起为批发价,可八折优惠。”

  ……

  确定完都护府诸事,王斗审核这一条内政,关于差役人赋,原本他打算摊丁入亩,最后细想后,决定将此全部取消。

  赋,始于秦朝商鞅变法,也是一种人头税与劳役的说法,明时称户口盐钞银,还有随之附在丁口上的劳役。赋役,伴随终身,不可避免,就算灾年官府有时会免税,但不会免赋。

  就算你田地没有,你成了流民,官府可能不会征你的税,但是你的赋仍然逃不了。

  还有随在上面的差役。

  有明一代,差役非常的频繁,役钱非常的繁杂,百姓苦不堪言。

  这也是李闯提出“不当差,不纳粮”的口号,为什么这么有蛊惑力。

  清时提出摊丁入亩,然只是摊,人头税与劳役负担仍在,只不过由地主士绅负担了一部分,有些税种合并了。

  王斗认为这种丁银制与劳役制还是终结为好,历朝历代皆有大量隐田,这好理解,士绅官商为了逃避田税使用各种手段隐瞒。然各代又有大量隐户,这就是人头税与劳役的祸害了。

  大量隐户,对于国家规划极为不利,因为不知道具体人口多少,就不好提出发展目标,这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善。

  免除人头税,免除劳役,初看可能对官府不利,因为没有百姓再出来白干活,在各项工程的钱粮支出将大大提高增加,但事实从远期来看利大于弊。

  而且制度设计得好的话,官府支出的钱最终仍将回到官府。

  因为雇佣工人虽然支出钱了,但工人要吃喝,要花费,要娱乐,将会带动大规模的第三产业发展,增强内需。

  这内需增强了,自然会以税收的形式回转一部分回官府,只是流转一圈罢了,而且还促进了经济循环,增强经济活力。

  雇佣工人,还可带动大规模的就业,后世各国屡试不爽的妙招,若征发劳役,则是大规模的增加不稳定因素。

  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元至正年间的“莫道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”,这便是强征劳役。若民夫都有发下足以糊口谋生的工钱,便是异族统治,暗传谣谚者可能都会被民夫揪出来撕成碎片,因为饭碗砸了。

  后世百姓盼着基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