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592章 “封地”_明末边军一小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或是山西无地军户民户,或是流民等等,在塞外沙城,兴和,阴宁,东阳流,哈流土河等地,开垦设堡。

  这一片的土地,包括后世的沽源县、康保县、张北县、兴和县等处地带,可耕种土地,就有六、七百万亩,草场林地,同样也有七、百万亩,还有丰富的煤、铅、铁等各色矿产,可操作空间,非常的庞大。

  更不说,越过这些地方,往北,往西,还有广袤无边的地盘,对王斗来说,土地可谓无穷无尽,完全不是问题。

  他的计划,就是几年时间内,吸引流民五十到一百万,在这些地方,密集的开设屯堡,广设营田。

  以马耕为手段,广泛种植莜麦、小麦、胡麻、甜菜、棉花等农作物,再开设畜牧场,蓄养鸡鸭、马、牛、骡、羊,再以粮食肉类为原料,形成一系系的手工业与工业。

  “农,天下之本也,黄金珠玉,饥不可食,寒不可衣,都不如谷物与丝麻……夫寒之于衣,不待轻暖。饥之于食,不待甘旨。饥寒至身,不顾廉耻。人情,一日不再食则饥,终岁不制衣则寒……”

  幕府会议上,王斗着重强调农桑之重要,繁华的商业,挽救不了大明,江南商事再发达,北方农业一崩溃,还是将整个国家拖入灭亡的浪潮。

  再则,没有农业革命,也谈不上工业革命,所以对王斗而言,今后几年中,将重点发展农业与畜牧业,除军工等外,余者行业,顺其自然,不打压,也不重点扶持。

  为了多多产粮,以三晋商行为引,王斗还将鼓励宣大商人出外商屯,开中法后,商屯曾经大兴,特别山西商人,在九边大力屯田,时人曾称,弘治以前的边疆军仓丰满,兵饷足用,主要原因就在商屯的兴盛。

  当然,现在已经衰败了,王斗还是决定鼓励,让商人争出财力,募民垦田,耕种的田地,主要便是将士分赏兑换下去的功勋田。

  从年初起,一批批的,靖边军将士,便相继用功勋值兑换他们的草场林地,数额还不少,特别一些高级军官兑换的更多,全军将士,总数已超过百万亩,不过王斗不以为意,因为分赏的,都是塞外的土地,何乐而不为?

  以后世张北县来说,一县之地,便有耕地一百六十万亩,林地面积一百万亩,草地面积一百六十万亩,便是此时的气候环境,不可能有这么多,仍然非常可观,区区一县,便可将所有将士功勋兑换完毕。

  便是以后将士继续兑换,仍然有无穷无尽的土地等着王斗,就算附近田地不足,大不了攻占后世的内蒙外蒙,甚至西伯利亚好了,这些地方,又可划分多少个县?

  当然,王斗不可能将开垦经营好的田地草场分给将士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