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583章 议和之谋_明末边军一小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是……”

  “中原为天下腹心。开封又中原腹心,倘一旦沦陷,天下事言何道哉?河南战事,兵部需得着紧心上,还有靖南伯,宁南伯的军伍粮草供给。也必须是最优先的。”

  “是是……”

  为应对王斗崛起,朝廷现在策略,就是尽量扶持杨国柱、曹变蛟、王廷臣、唐通等人,对曹变蛟、王廷臣南下,朝野是充满信心与期盼的,特别崇祯帝,更是寄托厚望。

  若中原流贼剿灭,自己就可以腾出手来,做一系列事情,他也不信,没有王斗,这天下就玩不转了?

  谈完中原剿贼之事,让崇祯帝等烦恼的,便是现在各边镇粮饷之争,特别现在愈演愈烈的辽镇与蓟镇粮饷争斗。

  过往间,九边内,辽镇的供给,是最丰厚的,万历中期,当时的九边饷银,共约有二百八十多万两,各镇分摊,粮饷分额,较为平均,改变就是后金的崛起。

  辽镇,迅速的,拿了大明军费好大一头,便是到现在,辽东,含关外与山海关,虽然粮饷分额减了又减,仍然一年有近五百万之巨,余镇,一般只有几十万两,蓟镇同样如此。

  而论大明收入,万历中期,朝廷每年夏粮秋粮,约有二千六百多万石,其中户部的太仓银库,每年约收银三百六十多万两,军费加余者支出,每年已经有所亏空,辽东战事一起,财政更是入不敷出。

  三饷加派,从万历四十六年到现在,这些年中,共征收白银约二千万两,然到眼下这些年,每年的军费开支,都高达到八百多万两,加上余者支出,仍然入不敷出,辽饷,就是其中沉重负担。

  锦州大战后,观清国情况,似乎辽镇的开支,可以缩减了,特别崇祯帝,重点要扶持杨国柱,蓟镇的军费,需要大大增加,大明现在情况,开源已经不可能,只有节流,还有挪移。

  所以蓟镇的开支,很多人,就盯上辽饷,不要多,只需挪一半过来,就足够杨国柱所用,可以编练很多新军了。

  当然,说得轻松,事实极难,如晋商一样,辽饷,是上下一个非常庞大的利益集团,多少人在其中受益?就是内阁,可有一人,没在当中分润好处?

  断人钱财,如杀人父母,各级官员深深明白这一点,所以都不敢深刻表明自己态度,只敢含糊不清的说几句。

  辽饷的支持者,也是振振有辞,他们言,辽镇与山海关,现兵马有一、二十万。

  以每兵每人每月一石粮计算,一年就需粮食二百万石,还有各样一应花费,事实上,现今的兵饷,其实远远不足,士卒每年都有拖欠,更不用说,还要减少军费开支了。

  还有,辽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