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897章 执政3_我的心中有福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立中书台。中书台也是一个秘书班子,不过只管军务。而尚书台只管政务,从中枢层面上将军政同时分开。

  当然这还只是初步改革,日和还要继续改革,将权力进一步拆开。

  治大国如烹小鲜,千万不能操之过急。

  比如那王莽,原本在举国拥护之下上台。然后在一连串操之过急的失败改革之后垮台,郑小明当然不能步其后尘。

  在军政分开,人事调动的同时,更重要的是军制改革。

  确立常备军制度,国家以财政来二十万常备军。

  刘秀确定的制度虽然省下了养兵的钱,但是因为常备军并太少。所以导致掌控军权的人很容易发生军事政变。

  而且一旦遇到紧急,特殊情况下。这种临时征募士兵的制度就反应太慢。

  比如突如其来的黄巾之乱,就让手里没有兵马的洛阳朝廷无计可施,只能放权给地方解决,然后造成地方势力的膨胀坐大。

  而常备军制度的确立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,但是带来了新的问题,那就是财政吃紧。

  东汉的税赋收入是很蛋痛的。

  大量的豪强存在,还有无数破产农民,让国家的基础,交税的自耕农日趋匮乏。

  因此扩大自耕农群体,也就是扩大税基这种事情就变得最为重要。

  而这种事情无外两种办法。

  一种是鼓励开荒,安置自耕农。另外一种就是对豪强动手,从其手中弄来土地了。

  第一种简单,相对来说容易做。但是效果并不会太好,维持不了太长时间。

  那郑小明自然就选择了第二种,向着豪强开刀。

  不过这一种太过危险,往往导致叛乱发生。

  因此,郑小明一直拖着,等到过了五年之后,统治稳固,又准备了十多万精兵之后,才开始行动。

  他原本是准备改革税制,将人头税转变为土地税。

  原本大汉的税收是不管你家有多少地,只管你家有多少人。每个人都得交税,连七八岁的孩童都要交半税,这些称之为口算钱。

  也是税赋的大头之一!

  所谓大汉税收很少,三十赋一,也就是说只缴纳一亩地产出的三十分之一,这根本就是个神话。

  因为这个田赋只是大汉税收的很小一部分,用来养官吏的。口算钱才是大头,而且这口算钱还是每个季度交一次。

  郑小明的改革原本是将所有乱七八糟的税收,全部折算到田赋当中去。制定一个让百姓能够承受的比例。

  不过后来实际了解,却发现情况有些没有那么简单。

  因为这个时代人口要比土地重要。

  原本时空当中,一直到唐代中后期,人口多土地少的时候,才开始进行两税法改革。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,使古代赋税制度出现了“舍地税人”到“舍人税地”的转变。

  然而这也代表着,朝廷对于家对土地私有的控制原则逐渐向不干预或少干预转变。

  一旦官方不干涉,或者少干涉土地私有进程会发生什么事情,大家都明白。那就是土地兼并!

  这也是唐代以后,农民起义发生的越来越多的原因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