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一零章 汉时黄瓜顺时枪_新顺1730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告诉西洋人,以后若是打大顺,就这么打。集中兵力,调动陆军,集结就闪、落单就打、占城造势、来攻就跑。

  所以这就把大顺倒逼到不得不继续保持一支海军的地步。

  到这一步,在大顺的核心决策层看来,是否继续保留海军、建设海军是没必要讨论的。

  但是,海军花钱。养着就花钱。若是陕西、河南等地有民变,海军没法陆地行舟去那边。

  对日一战,给大顺指明了一条路,以战养战,以战养海军,以贸易养海军。

  只是,这封奏疏里的一些政策,当时看来是少花钱多办事的政策,在此时看来,李淦就觉得刘钰依旧在暗戳戳地搞倒逼朝廷这一套。

  这封奏疏倒逼了几件事。

  大建海军,不算是这封奏疏倒逼的,而是伐倭之战倒逼的,不建就要面对“君以此始、必以此终”的诅咒。

  而以此为基础,这封数年前的奏疏,在此时的李淦看来,刘钰至少倒逼了三件事。

  倒逼朝廷维系股份制分红尝试的稳定,倒逼着朝廷不得不继续尝试让商人配合朝廷政策,倒逼朝廷不得不继续对外扩张,至少下南洋。

  这里面关系到大量海军士兵、军官的利益,以及将来他们的退休年金。

  这就导致朝廷不敢轻举妄动,大顺很清楚,不给当兵的发钱是什么后果,也知道要么从一开始就别给,但只要给了想要再不给那就要出大事。

  可现在已经被倒逼着要继续大建海军了,海军人手越来越多,朝廷拿不出钱搞什么养老年金等福利,只能顺着这个路线往下走。

  顺着这个路线往下走,那就不得不允许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动起来。比如开发虾夷等,只有这样,才能让将来退役士兵的养老年金维系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。

  如果不允许社会上的资本过分流动,这笔钱,按照之前的田亩税和盐税是税收大头的情况,是根本拿不出来的,这就逼着朝廷得想办法用军舰去解决海军的军饷。

  伐倭之战,朝廷于财政上得到的,如果不鼓励继续发展工商业、鼓励工商业想办法弄钱,实际上只有一百万一年的垄断权费用。

  这笔钱够养一支防备日本复仇的海军吗?够养一支防备西洋人东南入侵的海军吗?

  显然不够。

  但如果鼓励工商业,鼓励“买扑”制度,至少在虾夷上,朝廷一年又能多出几万两银子。

  再算上造船、纺织等征收的税,算上玻璃等新手工业在离开作坊之前就按量征收的出厂税,卖的越多,朝廷的收入也就越高。

  而且即便这样,钱依旧不多,养不起一支能让朝廷安心、不用担心日本依样画葫芦复仇、不用担心西洋人袭扰东南沿海的海军。

  那就只能下南洋,往南洋方向扩张。而扩张之后,必定还要鼓励工商业发展,否则日后不止要担心日本复仇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