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八二八章 你的答案不在这_新顺1730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”

  “陛下不日出巡,你还是早早动身的好。不然只恐兴国公并无时间。”

  孟松麓心中高兴,忙道:“先生,鹿庵自朝鲜国来,正要求实学正道。弟子以为……”

  一旁的权哲身却把注意力集中在了“皇帝出巡”这件事上,心想,本国之困,先生说自兴国公伐日开埠始。

  此事既非王道,只怕圣天子居于宫中,未必知藩属困苦。那些使者,又都是遣词造句之辈,恐也难说清楚这里面的事。

  先生叫我来学救世救国救民之路,只是恐怕若开埠事不停,终难成功。

  何不趁此天子南巡之机,肉身进言,诉藩属开埠之苦困?

  只是料想上国天子出巡,必是警卫森严,自己恐无机会接近。

  这孟松麓既有机会去见开埠一事的始作俑者刘某,我何不借此机会跟随?

  届时,力陈彼非王道,更写千万文字。

  他若不怒,以为有理,则可趁机面见天子。

  他若怒,杀我,亦可趁机闹大。

  天子南巡,他却杀人,轰动一时,晾他也没有一手遮天之能,天子闻之,必要质问,缘何藩属之民流落此地?竟到底有何冤屈?

  若圣天子知藩属事,或许会停了开埠吧?

  他也知道,上国天子和朝鲜王估计肯定不一样,自己这级别在朝鲜国,以自身家世,面王尚有可能,师兄中也有一些当朝大员。

  但在这里,只凭自己,恐怕根本没有接近天子的机会。

  到时候,再被一些恶贼奸佞,扣上一顶朝鲜国对上国不满、意欲行刺的大帽子,倒是对国家大为不利。

  正思索着该怎么让孟松麓引着自己去见见兴国公时,程廷祚却对他说道:“你先生李星湖的学问,见解,我看了不少。但有些事,实难说清楚。”

  “我的恩师、恩师的恩师,当初也是认为大明不该收折色、白银,而该收本色的。可如今,我想即便他们复生,也不会反对征收白银,更不会执着于复征本色粮米的。”

  “我记得,李星湖说过开埠、货币、兼并的事。对吧?”

  权哲身连忙道:“先生所言极是。恩师的确说过开埠、货币诸事。”

  谷碩/span程廷祚笑道:“昔者,兴国公曾与商贾言,朝鲜国做二道贩子,也积攒了些金银。待日本臣服为藩,想做这二道贩子就难了。兴国公说话自来多俗,你也不比介意。但真论起来,也就是这么一回事。”

  “如今开埠……我问你,你觉得,从松江府运大宗货物,是去凤阳府方便?还是去仁川方便?”

  得益于一些禁书的传播,权哲身也知道凤阳府在那里,想了想自己来时乘坐的大船,便道:“如今大船往来,自松江去仁川,比从松江到凤阳府方便。”

  程廷祚又把那封信拿在手中,抖了一下道:“兴国公与我书信一封,信上给了我三条路。”

  “一条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