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800、最苦最累的活_我的投资时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这样就给了中芯在加州法院那头应对和反驳这些证据的时间。

  中芯的律师对此信心满满,认为在“主场作战”,虽然不一定能赢,但最起码能获得些许腾挪的空间和时间。

  但前世最终结果是,京城高院驳回了中芯国际的全部诉讼请求,官司根本没有进入到审理环节。

  中芯最终败诉,在亿美金的基础上,再赔2亿美金,外加10%的股份。

  事后,湾湾媒体得意地称:“我们从此控制了大陆芯片业的半壁江山!”

  具体的原因很复杂,据说有某跪办的影子,对和平团圆还存有幻想。

  经历此事后,张汝京黯然离开了中芯,元气大伤的中芯也丧失了投资和扩张的能力,舔伤口的同时还爆发了内斗,蹉跎了近十年后,才再次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,但那时的台积电早已一骑绝尘。

  此刻官司还没尘埃落地,但邓锋并不看好中芯国际接下来的发展。

  他说道:“2000年8月,中芯国际在浦东张江正式打下第一根桩,仅过了一年零一个月,到2001年9月,就开始投片试产。

  到了2003年,中芯国际已经冲到了全球第四大代工厂的位置,崛起速度令人咋舌。

  湾湾这些年对我们很不友好,对大陆的技术限制也变得愈发疯狂,严禁岛上高科技公司进入内地,“国宝级”的集成电路产业更是封锁地严严实实。

  拥有湾湾户籍的张汝京,被罚了万美金作为警告,并要求他在6个月内撤资。

  而张汝京也是毫不示弱,直接宣布放弃湾湾户口,与湾湾脱离关系。

  台积电对中芯国际的打压不是巧合,也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。”

  说到这,邓锋暼了夏景行一眼,“你明白我的意思吧?”

  夏景行点头,这种卡脖子的科技,自然是严防死守,而且美国人持有了台积电大量的股份。

  邓锋喃喃道:“张汝京带来魔都的300名工程师,有100多人原本都是台积电的员工。

  这种眼中钉肉中刺,台积电说什么也要拔了它。

  如果芯片制造掉链子,芯片设计和封装做得再好都等于零,因为你缺一环啊!”

  夏景行沉默,邓锋戳中他担忧的地方了。

  海思在芯片设计领域其实已经走的很远了,但美国人下令不准台积电接单,中芯国际工艺差一点,而且很多生产设备和专利都涉及到美国,接单了很可能会一起被制裁。

  如果真的想摆脱被卡脖子的局面,那就得一窝端,半导体全产业链齐头并进,道理和木桶理论一样,不能有短板。

  说起来好像挺简单,其实困难的要命。

  但这没办法,要发展就注定只能和美国搞科技对抗,绥靖、逃避都是没有用的,而且是越早搞越好。

  海思从08年到17年,十年时间一共投入了1600亿,占到了华为这十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