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13章 发行金银铤_醉枕东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可逐步积累大唐白银储量。”

  “本王记得日本国使者曾说,最近要派一批遣唐使入京,不知可成行?”李奏忽然调转话题,鸿胪寺卿曾文禄忙答到:

  “回殿下,早前日本国书已送圣上过目,说淳和天皇已将皇位传给其侄儿,也就是仁明天皇......日本朝廷忙于两朝更替,要到明年改元之后,再派人来,一并向圣上告禀。”

  泱儿那个小机灵还真没记错。

  世界上就是又那么多“如有雷同”,大唐此时正面临圣上是否要将皇位传回长兄一脉的问题,而彼时日本国也面临同样问题。

  但就是因为皇族两脉支持者力量悬殊,日本朝廷明争暗斗,几年后再次发生政变。

  李奏微微一笑,眼光在大臣们的脸上巡视的一圈,漫不经心道:

  “日本国奉大唐为宗主国,本王听说,岛国近年建了不少书院,传播大唐文化,他们每每求铜钱、求经书,我们都尽量满足,做为礼尚往来,他们的遣唐使不来,我们的御使可以去。”

  这下把大臣们搞懵了,刚才正谈发行金银钱,怎么一下要派御使东渡日本?

  “本王得到可靠消息,日本国有個岛根县,那里有座银山,藏银丰富,可挖四百年之久。本王要派御史前去,用铜钱买下那座现在还是荒山的石见山,想必日本仁明天皇不会拒绝。”

  日本从一百年前也开始仿照唐朝铸铜币,但因铜矿资源匮乏,铜币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。

  如今两朝更替,新天皇需要用铜钱的地方更多。

  大唐拉一船铜钱过去,买一座荒山,就说挖银子回国铸佛像,日本这时还没有金银做货币的思想,一定不会拒绝。

  “原来如此!”

  “他们前后派来十三批遣唐使,我们海船可装万石,装十三船回来就不得了,何况四百年!”

  “古书有云,海外有银山,想不到是真的!”

  大臣们议论纷纷。

  哪怕白银不做流通货币,以此时的高价,妥妥的算是“财宝”,虽然耗费一船铜钱,但能买座银山,他们还是支持的。

  有了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,很快,第一位驻日御史诞生了,那就是四方馆通事舍人李景全。

  朝廷发行金银锭用于流通,各藩镇可用金银锭缴纳税款的通文也发了下去。

  随之下发的还有金银锭尺寸、重量、外形、刻字的标准。

  最高兴的是岭南、福建、浙东、浙西几个藩镇,他们都有番商的登陆港口,番商采购多用白银,朝廷却要他们用铜钱交税,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,可以省掉许多兑换损耗。

  若不是李奏有柜坊在岭南等地用黄金、白银做生意的实战经验,他也没有这样的概念。

  日本国要到华夏的明代才开始大规模采银,那座石见银山也确实开采了四百年,它占当时世界总产银量的三成。

  这一世,大唐要捷足先登了。

  精通日本、高丽语言的李景全,领了这个艰巨的任务,很快就带着五百金吾卫出发了。

  他要赶在初雪来临之前,踏上那片海外北国宝地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