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314章 50万的守备军_明末,从草原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州府,镇江府,应天府,太平府,常州府,苏州府,松江府,徐州,和州,滁州,广德州改为江苏省。

  首府南京也改成金陵,南京城内明朝以前的中枢各衙门一律裁撤。

  显然林锐不打算再搞两京制度,甚至为了削减南京的政治地位,将名字都改了。

  可以说江南的士大夫,之所以在明朝膨胀到了如今这种直接影响整个帝国兴衰存亡的地步,和明朝的两京制度绝对分不开。

  直此除了仍为归顺的云南,大华总共下辖,分别是辽东,通辽,河套,陕西,山西,河北,山东,河南,湖北,湖南,淮西,江苏,浙江,江西,福建,广东,广西,四川,贵州等十九个省,外加云州京州两个直隶州。

  南下的三个军团,暂时仍然分别驻扎在成都,武昌,金陵,所有的临时军团全部取缔,整编十九个守备镇。

  各镇兵马三万左右。

  第一镇总兵官杨国柱,驻地山东。

  第二镇总兵官白广恩,驻地山西。

  第三镇总兵官祖大寿,驻地河北省。

  第四镇总兵官王朴,驻地陕西省。

  第五镇总兵官王廷臣,驻地河南省。

  第六镇总兵官红娘子,驻地江苏省。

  第七镇总兵官马科,驻地淮西省。

  第八镇总兵官李明辅,驻地浙江省。

  第九镇总兵官刘宗敏,驻地江西省。

  第十镇总兵官刘芳亮,驻地福建省。

  第十一镇总兵官李过,驻地广东省。

  第十二镇总兵官高杰,驻地云州。

  第十三镇总兵官猛如虎,驻地广西省。

  第十四镇总兵官刘良佐,驻地湖北。

  第十五镇总兵官贺仁龙,驻地湖南。

  第十六镇总兵官黄得功,驻地贵州。

  第十七镇总兵官张献忠,驻地四川。

  总计17个守备镇,共50万大军,负责今后各省的治安,至于辽东省,则仍由第二军团驻守,通辽省和河套省,暂时还不需要驻扎守备军。

  虽然十七镇的总兵官,几乎不是明朝的降将,就是以前的反贼,但林锐并不担心这些人会拥兵自重。

  因为各镇的三万兵马,都是分别驻扎在各省府州县的,是分散在各省各地的,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胡乱调动的。

  接下来,林锐打算花两年的时间,让大都督府慢慢的将各镇的后勤,人事,军政全部接管过来,将各镇的总兵官,也逐步调到大都督府参谋部挂起来。

  中高级将领也全部换上林家军的老人。

  甚至那50万守备军五年内,也要逐步的退役去种田,重新招募年轻的小伙子。

 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,这么多降兵降将已经习惯了刀口舔血的日子,若是一下子全部淘汰,肯定适应不过来,最后八成不是去当土匪,就是做山贼,反正是不会老老实实去种田的。

  比如八大王张献忠等一众老贼,你让他们回陕西去种田,那不是开玩笑吗?

  所以为了稳定,林锐也只能这般安置,慢慢来,反正林家军的元老都还年轻。

  野战军林锐暂时也不打算扩编,加上刚扩编的两个军团,依然保持在七个。

  第一军团和新组建的第六,第七军团驻扎在北京,第二军团驻扎在辽东,第三军团驻扎在武昌,第四军团驻扎在金陵。

  第五军团负责攻伐云南,仍旧由吴三桂统领。

  往后很长一段时间,军事方面,主要还是以统一各镇的军服器械编制等等,以及加强大都督府对各镇的掌控和组建海军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