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1864 军品与民品经费之争_重生军工子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人给他说。

  连郑宇成跟汪贵林同样没有提过。

  “这一票否决权,否决了所有新军品项目的立项,同时也在超-7项目跟海军项目上砍掉了大量新增加的经费,连运-15请求增加预算,按照运-10那种试飞模式的方案,同样被他一票否决了。这事儿,你还不知道吧?”

  谢凯真不知道这事儿。

  但是他有理由相信自己父亲做的是正确的。

  要不然,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都不可能啥事儿都没有,还帮着他疯狂投资各个民营单位。

  “其实我们也能理解,基地现在资金链已经很危险了。不过,在民品领域的投资……”

  “你们要说的就是这事儿吧?齐叔,这些事儿,是基地管理委员会考虑的。”谢凯态度再次发生了变化。

  一副不管我事情的样子。

  他理解这些人的想法。

  不代表他必须支持他们的想法。

  该说的,他都说了。

  目前在军事科研领域中再加大投入,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  “运-15跟预警机,进度都受到了影响。空军那边一直都希望加快进度……”白彦军负责的空军装备方向。

  直接用实例来告诉谢凯目前的问题。

  被削减预算,已经让项目进度受到了影响。

  “白叔,你觉得不削减预算,即使按照进度来,空军能全额给付研发成本跟生产成本吗?或者咱们换个说法,空军需要多少架,生产多少架能收回技术研发投资?后续还要不要继续提升性能?”谢凯一脸平静地问白彦军。

  白彦军为之语塞。

  空军哪里装备得起几架?

  最多也就装备一架,用于作战试验跟培训技术操作人员。

  在空军主力作战装备依然还是歼-7、歼-8,甚至这两款战机数量都不多的情况下,苏-27的引进有消耗了大量经费,哪里支撑得起更高的投入?

  齐志远看着谢凯,倒是明白了谢凯的想法。

  这跟谢凯建议海军装备研究没有必要着急,慢慢研究应该是一样的。

  “既然空军支撑不起,那么,我们支撑得起吗?军事装备的收入将会越来越少。我们总不能把利润来源的民品研究放下,优先军事装备开发!开发出来,缺钱的部队也用不起,就如同当初我们的359坦克,如果不是巴基斯坦的5000万美元经费,我们即使有能力把国内最顶级的坦克技术整合起来,有资金么?靠着部队每年不到40辆的订单?”

  白彦军没法反驳。

  事实就是如此。

  他们只追求性能先进,至于是否有大量的订单,不在他们考虑的范畴内。

  搞技术的人,就是这样。

  “空军短期内,经费会大幅度增加吗?”谢凯问白彦军。

  后者摇头。

  不被削减,就已经非常不错了。

  财政部巴不得把所有军费都削减了。

  “所以,既然空军给不起这个价格,那么,慢慢研究技术有什么问题?知道为什么老郑跟老汪两人都不插手这事儿么?很多项目还是他们张罗的。就因为他们知道,继续按照这样搞,把经费大量砸到军品研究中,民品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,最终资金链会断裂!”

  谢凯已经决定,这是最后一次解释这事儿。

  国家这么大,这么多能人,都依然要优先发展经济呢。

  “那现在……”白彦军还是有些不放心,“后面会不会继续削减?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