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13章 朱祁钰震怒_我在大明观天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津那边,一定要盯紧张忠,能拖他多久就拖他多久。”

  薛瑞算了算日子,英国公下葬定在七日后,只要下葬时张忠没能回京,那一切就尘埃落定。

  “对了,刚才小鱼儿说,今日督察院有御史上书弹劾老爷,反对朝廷给老爷美谥,现在朝中争论不休,也不知道会给老爷定个什么谥号,你觉得此事有没有应对办法?”

  对于此事,吴氏颇为担忧,一脸希冀的看着薛瑞,期盼他给个办法。

  这事薛瑞还没听说,下意识看向赵瑾瑜:“督察院御史为何反对给国公爷美谥?”

  “御史弹劾的不止国公一人,而是随驾出征的诸多文武官员,国公乃是勋臣之首,自然就被当做了攻讦的主要目标,御史们奏请陛下,要抄没随驾臣子的家产,并追夺一切文字封号,据说,国公的谥号内阁先前已经议定,但现在被弹劾,若朝廷改了注意,恐怕会给国公谥号降等。”

  赵瑾瑜叹道。

  在古代,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,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。

  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,古人就想到了用谥号来概括的办法。

  总的来说,古代历史上的皇帝、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,在其去世之后,朝廷会根据其生前所作所为,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,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谥号。

  在明朝,文官的谥号为两个字,比如,文正、文忠、文恭、文成、文端、文恪、文襄文顺等。

  其中,“文正”这个谥号是对文官最高评价。

  历史上,能得到“文正”谥号的人少之又少,比如宋朝的范仲淹,就得到过这个谥号,因此他常被称作范文正公。

  纵观明朝三百年,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,也仅李东阳、谢迁等寥寥数人。

  而武臣中,谥号通常以“武”字开头,其中最高者为武宁,与其搭配的有毅、敏、惠、襄、顺、肃、靖等。

  在大明历史上,能得到“武宁”这个谥号的人,仅开国年间的中山王徐达,他也被称作徐武宁王。

  除了这两种,还有通谥,是专门给那些可以出将入相,能文能武的官员准备的。

  通谥以忠字开头,以“忠武”评价最高,与其搭配的还有文、武、定、烈、简、肃、毅等。

  在历史上,能得到“忠武”的人,基本都是耳熟能详的文武大臣,其中最有名者莫过于诸葛亮、岳飞、郭子仪等。

  至明朝正统年间,能得此殊荣的只有常遇春、刘荣、薛禄,以及后来被改谥的张玉。

  按照张辅的功绩,就算比不了他父亲张玉的“忠武”美谥,被定个“忠烈”的谥号绰绰有余。

  可惜的是,在土木堡之战中,久经战阵的沙场老将,勋臣之首张辅却没有任何作为,最终还死于瓦剌乱军之中。

  御史言官们上书弹劾,其中一条罪名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